壹、前言
在師院最後一學期的「教育行政專業發展」的課,給了我寫這篇「後設報告」的靈感。那是一堂星期二傍晚4點到6點的課,教室外總有著灰灰的天空作陪襯,而教室裡有老師鴨公破嗓的低頻上課聲、專心讀書或低聲暢談的同學,及一股「該休息了,怎麼還沒打鐘」的感覺(下課後會有同學們的悠閒閒聊)。

這堂課有要求所有同學交每週閱讀心得(看的是老師的著作),就像「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或「認知心理學」一樣,不過這堂課還會要求同學到前面和同學分享心得內容,印象中好像有40個左右的同學選修這堂課,換言之,老師每週可能上不到40分鐘,便沙啞地扔出一句「接下來,就請同學分享他們看到什麼。甲班,1號,林…」之後,近40分鐘內就會聽到很多以「老師同學大家好,我覺得…」為開頭的聲音,一直耳邊反覆出現,雖然沒有仔細聽,不過聽了幾次後,忽然發現一同修課的同學們似乎有某些固定的寫報告方式,而這發現也促使我想起之前寫認知心理學的每週閱讀報告時,好像也有特定的撰寫方式,回家後,我便一時興起,隨手將幾種自己用過或聽過的報告撰寫方式記錄於紙上,但之後卻也就不了了之,當時的草稿也早已不知去向。直到大前天,讀諮商輔導的時候,忽然想起此事,認真地將報告撰寫法好好地整理了一番,也埋下了撰寫此文的契機。


貳、目的與貢獻
此文之目的在於試著幫助自己及他人將來在面對報告時,有幾種參考的可行方式,以減低文思枯竭地呆坐於電腦前的窘境之機率。然由於筆者是於教育學院之文組學系接受專業訓練,故此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幾種撰寫報告方式,應較適用於文學院、社會科學院,或是理、工、醫學院中偏社會人文之課程(如醫學倫理等),至於其他理論技術性較高的學科則可能較不適用。


參、名詞解釋

cge01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