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院最後一學期的「教育行政專業發展」的課,給了我寫這篇「後設報告」的靈感。那是一堂星期二傍晚4點到6點的課,教室外總有著灰灰的天空作陪襯,而教室裡有老師鴨公破嗓的低頻上課聲、專心讀書或低聲暢談的同學,及一股「該休息了,怎麼還沒打鐘」的感覺(下課後會有同學們的悠閒閒聊)。
這堂課有要求所有同學交每週閱讀心得(看的是老師的著作),就像「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或「認知心理學」一樣,不過這堂課還會要求同學到前面和同學分享心得內容,印象中好像有40個左右的同學選修這堂課,換言之,老師每週可能上不到40分鐘,便沙啞地扔出一句「接下來,就請同學分享他們看到什麼。甲班,1號,林…」之後,近40分鐘內就會聽到很多以「老師同學大家好,我覺得…」為開頭的聲音,一直耳邊反覆出現,雖然沒有仔細聽,不過聽了幾次後,忽然發現一同修課的同學們似乎有某些固定的寫報告方式,而這發現也促使我想起之前寫認知心理學的每週閱讀報告時,好像也有特定的撰寫方式,回家後,我便一時興起,隨手將幾種自己用過或聽過的報告撰寫方式記錄於紙上,但之後卻也就不了了之,當時的草稿也早已不知去向。直到大前天,讀諮商輔導的時候,忽然想起此事,認真地將報告撰寫法好好地整理了一番,也埋下了撰寫此文的契機。
貳、目的與貢獻
此文之目的在於試著幫助自己及他人將來在面對報告時,有幾種參考的可行方式,以減低文思枯竭地呆坐於電腦前的窘境之機率。然由於筆者是於教育學院之文組學系接受專業訓練,故此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幾種撰寫報告方式,應較適用於文學院、社會科學院,或是理、工、醫學院中偏社會人文之課程(如醫學倫理等),至於其他理論技術性較高的學科則可能較不適用。
參、名詞解釋
一、後設報告(mate-paper)
所謂的後設是譯自mate,其意為「關於什麼的什麼」,如後設認知(metacognitive)就是「關於認知的認知」。至於後設報告便是「關於報告的報告」,也就是將報告的種種報告出來,在此專指對「個人報告撰寫方式」的報告,至於報告的排版方式及何時寫報告最有效率等層面則不在討論當中。
二、報告(paper or paper assignment)
此處的報告特別是指個人主觀性較高的閱讀、參訪心得等課堂作業。
三、報告撰寫人 (paper writer )
即需執筆完成報告的個人,可能為修習該課之學生本人,或該生之委託人。
肆、結果陳述
透過個人主觀分析法,提取出了以下六種主要撰寫報告的方法,分別為複製貼上法、旁徵博引法、見縫插針法、喬裝易容法、石破天驚法及統整折衷法,分別詳述如下:
一、複製貼上法
此法翻自國際通用名-Copy and Paste。複製貼上法簡單易懂,其方法及程序亦為國內莘莘學子們所熟悉,各此便不在此文中詳述其使用辦法,而將重點放在對此法之「便利性」的迷思上進行論述。這看似容易、可行的報告撰寫法,因為受制於以下的限制,導致其使用率卻遠不如其盛名:
- 切題之網路資料數量有限:一般人都會認為網路是知識的無底洞,只要供奉GOOGLE大神,便能有拜有保佑,然事實卻並未如此,雖然近年有大學高中化的趨勢,不過大專院校目前仍是教授專業科目為主內容較深,而不同的授課教授亦有其獨特的邏輯觀點、課程進度及作業安排,故此網路資料是否能同時滿足專業的分科知識及教師們對報告內容的期待已是一個疑問,更別說指定作業內容往往以主觀性高的心得感想為主,要在提供客觀多元看法為主的網路資料中,找到能複製貼上的資料勢必有其困難之處。
- 報告撰寫人之勇氣:姑且不論複製貼上是否不道德或違法等議題。承接限制一所言,在網路資料有限的情況下,即使找到了幾篇能加以剪貼拼湊之相關資料,然撰寫人可能會因為擔心其他撰寫人也借用了相同的文章而鬧雙胞,導致事跡敗露,因此也未必會真的複製貼上之。
此法與其他報告撰寫法最大的差異便是此法有違學術誠實(academic honesty)原則,這也是複製貼上法最大的致命傷。學術誠實不僅關係到學人的前程,而且影響到學術的尊嚴,許多一流研究型學府都有制訂學術誠實政策(academic honesty policy)(見註1),並在入學時會要求新生簽署學術誠實條約(如Harvard或Yale等),以約束學人行為及維護學術崇高不容玷污之地位。
註一
MIT學術誠實政策可在下面連接找到: MIT學術誠實政策
二、旁徵博引法
有時後真的難與書本中客觀陳述的知識產生共鳴,亦難將書中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作連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是使用旁徵博引法的好時機了。
所謂的旁徵博引法也就是藉著上網或是到圖書館查閱與報告內容相關的資料,並以介紹新知口吻,用在報告上,其格式為:
「這次書上介紹了許多關於XXXX(控制時間、市場調查、或控制學習氣氛等)的方法,這些方法當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及實用性,對身為準OO(準教師、準律師、準高級經理人等身份)的我而言,實在是有莫大的助益,然而除了書上所介紹的這些方法外,藉由閱讀相關資料,發現還有其它的有效的策略,這些策略概念與書本內容相似,然其實施方法卻相當創新、有趣,我將介紹如下…」
之後便叭啦叭啦地將找到的相關資料打出來即可。
旁徵博引法與複製貼上法的相同點在於都會使用到網路資料,而由於高科技的普及,現在已是人人一台,台台上網的時代了,因此撰寫人會將蒐集資料的焦點放在網際網路的使用上,而導致部分撰寫人會將此法與複製貼上法產生混淆,難以有效分別此中之差異。
嚴格說來,複製貼上法是專指「對網路資料進行選取、複製,並於文字編輯軟體(Microsoft Office Word、WordPad、記事本等)中進行貼上及少部分的修改及拼湊剪貼,藉此完成自己的報告。」(Chen, 2004)而旁徵博引法的資料來源必不侷限於網際網路,出版品亦為極重要的引用來源。此外,一個善用旁徵博引法的報告撰寫人,理想上來說,應是將所蒐集來的資料加以整理消化後,才呈現於報告上,換言之,複製貼上法的修改程度會比複製貼上法大。
三、見縫插針法
「你怎麼知道,真的被你說中了!」這看似又驚又喜的話,即為見縫穿針法的精髓,是以「成為指定閱讀資料的活註腳」為己任的撰寫方法。在閱讀指定資料時,報告撰寫人便開始搜尋可以借題發揮的字句,並將欲舉證的事例(無論是社會現象、口述資料、報告撰寫者之經歷甚至虛構瞎掰的內容)提綱挈領地記錄於閱讀資料旁,此舉不僅能避免遺忘所造成的不便,這記錄的動作,亦可幫助撰寫人澄清及確認此事例是否真的符合所引述讀文句所欲傳達之意涵,以及聯想到其他相關或更為適切的例子,因此希望撰寫人能確實執行此一動作。見縫插針法之基本格式為:
「這次指定閱讀資料主要是探討XX,文章中提到(引述指定閱讀資料中的某句話,或某段落皆可),這真的是對極了,(放入相對應的事例)。此外,作者也說(引述另一句話,或另一段落),我也深表同意,因為(繼續胡亂說,但仍需符合「佐證、連結」原則),而上次我的親身經歷,也正如作者所說的(再引述另一句話,或另一段落),因為(依著作者論述來解構經驗,證明作者所說無誤)。」
藉由不斷地佐證書中內容,不僅能擴充字數、應付交差,而這看似贊成書中論調的行為,無形中其實也是在對作者逢迎拍馬、鞠躬哈腰,若恰巧作者便是授課老師時,那更是天助我也,因為只要對書中知識詮釋無誤,老師八成也就不會對報告有意見。
四、喬裝易容法
想必大家在國高中時期都有在早自習抄他人作業的經驗,喬裝易容法便是大家青春回憶的進化及變形。回想中學時及所抄的,多為週記上的一週大事或是作業裡的選擇、填充、計算題或數學訂正等有客觀正確的答案之內容,而不會去抄中英作文、每日一事等較為主觀且個人的作業,然而在大專院校裡的作業往往是主觀的閱讀報告或參訪心得等(特別是文學院、社會學院、教育學院等非理工學院),若報告撰寫人根本沒閱讀該資料或進行參訪的活動,除了在排版上花招外,該如何生出千字左右的報告呢?不用擔心,因為我們還有喬裝易容法。
所謂的喬裝易容法便是參考他人之報告,進而生出一份自己的報告。這需要撰寫人之改寫能力,但由於每位報告撰寫人皆有個人獨特的寫作風格及鋪陳方式,因此只要不呆板地照抄他人報告,即使非受過專業練之文字工作者,應該具備使用此法的資格,而順利交件。
雖然改寫能力有其重要姓,不過其此法的真正關鍵卻是在於他人報告之取得,然而人際網絡之培養與應用並非此文所探討的重點,因此只能靠撰寫人們自行體會悟道了
五、石破天驚法
筆者最為推崇的報告寫作法,也最就是對於報告的主題,給予精闢的見解,而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此法無特定的書寫格式可套用,只能靠報告撰寫人平日累積的功力,而筆者依自身經驗,提供以下三種方法皆為培養多元觀點的途徑:
- 多讀社論,培養不同的角度來檢視知識體或社會現象的能力,但小心不要反而被成為「社論即天」主義者。
- 善用逆向思考,在閱讀時多問自己「一定是這樣嗎?」,試著以對立或多元的觀點與虛擬的書中人對辯,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報告撰寫者看出閱讀資料中的瑕疵以及優點,並且發現自己獨樹一格的觀點。
- 分析其文中關鍵之立論點為何,試圖找出其論述之基本面為何,檢視它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與自己之原先所持的概念相當,往往在這找尋與問答的過程中,一篇出色的報告便完成了。
正如先前所說,此法需要功力,不只要提出自己的見解,更重要的是接受與欣賞不同觀點的胸懷,而不是像政治評論節目一樣,擺明就是要批評謾罵,或是雞蛋裡挑骨頭。此外,當自己的觀點不為他人接受時,不要立即劍拔弩張地捍衛自己的心血,而應以更為清楚易懂的方式再陳述一次,若還是遭人踐踏批評,則積極地詢問對方是可否具體地點明己身論點之缺失,而對方的觀點又是為何,若報告撰寫人認為對方所言確實不假,那恭喜你,上了很好的一課,但若對方所言根本是胡謅放屁,那也就別和這種人計較了,他不是學術的料!
六、統整折衷法
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只要能行雲流水地將上述的撰寫法靈活地並用,便是統整折衷法。根據筆者主觀經驗,統整折衷法深受大部分的報告撰寫人所喜愛,筆者認為其原因有下:
- 專業訓練不足:由於其餘五種寫法皆有其獨特性,需花功夫專研才真能運用自如,完成報告撰寫之任務。而由於報告撰寫人專業性普遍不足,導致報告撰寫人難以使用單一撰寫法即可完成一張A4的報告內容。
- 避免門戶之見:由於現今社會皆強調和平互助之重要,故此若今天某一撰寫人獨尊某一撰寫法,並對於使用其他撰寫法之撰寫人提出強烈之抨擊,這將導致該名撰寫人遭受圍剿,故此整個報告撰寫界便時興以折衷的方式,營造一種「什麼都好」的隨和氣氛,即使真有獨尊單一撰寫法之撰寫人,亦不會提出對其他撰寫法之批評。
- 後現代之影響:後現代之特色之一遍在於對「多元」的專重與接受,因此這兼容並蓄的寫作法在此哲學思潮下,得以被受推崇,甚至發揚光大。
然筆者認為「避免門戶之見」的論調有其瑕疵,誠如本文內容之介紹,嚴格來說,折衷法亦屬於撰寫方法之一,故折衷法其實亦為派別之一,故此這和樂融融、推崇多元之表象,可能是基於統整折衷法獨大而導致其寫作哲學得以風行於世。
陸、結論
透過上述分析與介紹,筆者試圖以淺顯的方式,讓各位在報告中打滾的撰寫人得以有撰稿之參考方向,然還是不免要客套謙虛一番,有緣看到此文的好朋友們,若對於文中之分類方式以個人觀點有不同的看法或其他意見等,歡迎留言!
參考文獻
Chen, J. Y. (2004). The Way to Copy and Paste.Unpublished research.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