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水餃、珍珠冰、薑母鴨、豬腳+麵線、一口吃香腸、鹹酥雞、披薩、陽春麵、山東餃子館、滷味、排骨湯、炸豬排、鐵板燒..........等著我!!!!!!!!~~~
上星期終於回基隆,最近因為記憶力好像有些退化,為了不要讓返鄉行留下遺憾,去搭車前特地在facebook上寫了一堆回基隆後想吃的東西(也就是上面那一串)。畢竟,我也不知道下次何時才能再吃到這些魂牽夢縈的家鄉味。經過一周的努力,除了炸豬排、滷味跟薑母鴨沒吃到外,其他都有吃到,到這樣的執行成效背後卻有著可歌可泣的故事。不知道什麼緣故,我的食量和半年前相比,感覺似乎變小了許多,半年前去KFC都習慣點烤雞腿、雞米花、小薯兩包再加上中杯檸檬紅茶,但現在我已經沒辦法一口氣吃下這些東西,就連一人份的臭臭鍋都可以讓我覺得好撐。所以這周在基隆夜市其實真的還滿辛苦的,心裡想著要把他們吃過一輪,但卻真的力不逮,連續吃了三攤就是我的極限,再多也不行了!!!
這次回去也不完全像豬一樣吃個不停,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在跟弟弟玩耍,Wii Sports一玩再玩。青少年真的有無限精力,心想難得回家一趟,也就陪他玩個過癮。
生活似乎是有慣性,或者說是習慣。回家的時候都會在客廳看新聞挖挖哇或是重播的非關命運,都會到三點左右才睡,現在已經回到台南,房間裡沒有電視的太子宿舍裡,但是總覺得自己似乎應該三點左右在上床,然後面對著電腦想著現在要作什麼好,有點閒得發慌,胡亂上網,卻還是到三點半才睡。這樣對作息的堅持似乎有點變態。
- Jul 28 Wed 2010 22:55
回家、回台南
- Jul 28 Wed 2010 01:56
人總需要些能拿來說嘴的事情
所以我希望我現在起每天寫部落格,把記錄生活變成習慣,讓每天的日子能多留下一點腳印、讓文字運用能力能再多少進步一些、讓自己對自己能多了解一點。
加油啦,fighting!
- May 21 Fri 2010 19:36
又要開會了
阿賢學長晚上六點的時候打電話來找我去吃飯,可是因為要常委要討論團體治療的流程,所以這周末的聚餐就沒了。身不由己,也是研究生的悲哀。
本來是約下午四點半要先跟CBT組討論,我們DBT組待再自習室裡討論流程、吃晚餐跟把兒童的問卷裝帶。拖拖拖,拖著不想下來,因為常委只在乎自己當下想做的事,完全不把別人的時間當一回事。反正都得待在學校,反而留在研究室沒看到常委反而不會這麼火大。
後來到七點半,常委打電話質問我們為什麼不下來。我們不下來還不是因為不想見到你!
現在人在所辦裡,聽著他無止境的跳針,滔滔不絕說著過去說的事,而且都是與主題無關的廢話,還說得津津有味,真的讓我一肚子火。
他還跟碩三學長姐約晚上八點半討論畢業論文,我看他們10點能開始就可以學長姐就該偷笑了。
- May 21 Fri 2010 00:51
0520
星期四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都是珍妮的課,本來擔心會被留下來討論問卷,但顯然珍妮目前滿腦想的全都是DBT跟CBT,無暇顧及其他研究或計畫,所以在習慣性的超時下課(快2000)後,我一如計畫地跟Lab的學長姐出去吃飯。
吃飯的地點本來預定在海安路二段62號的某家燒烤店,但後來因為車在反方向的一段,離預定的燒烤店有點遠,大家就索性去吃附近的"五條街"炭烤,狂點各項菜色跟啤酒還有茶,邊吃邊所上的大小瑣事,坐在路邊一直吃喝(後來大家都在喝茶,我還一直吃冰塊)到2340才散攤。七個人分錢,一個人才260左右,算是便宜。
回到太子洗完澡0112,現在得趕快去睡覺,因為明早0745就得起床,趕在0900前到"同樣在大台南,卻似遠在天邊的"遠東科技大學施測大學生。
再忙都得跟Lab的人吃飯順便宣洩,這就是研究生的生活。
- May 19 Wed 2010 01:23
短程目標
1. 把CBT的認知偏誤內容再更清楚了解,自然地進行Guided discovery處理個案的認知偏誤,還有能自動地規畫後續的介入方式(其實就是看熟老師的CBT的PPT)
2. 了解行為療法的具體方式,不只有理論,要具體了解放鬆訓練等的具體做法。
3. 每天看一篇與碩士論文有關的Paper。
4. 每天看一小時神經心理相關的內容。
5. 搞定魏氏、班達跟羅夏克(翻譯羅夏克的學長,請救救我!!)。
- May 18 Tue 2010 02:36
5月17日
本來要睡了,才又忽然想起還沒寫日記。
這禮拜要有政大老師要來學校說睡眠的議題,不只所上沒有失眠介入的課程,這學期我查了選課系統,才發現整個成大完全沒有開設睡眠相關的課,所以這次的失眠工作坊是學習失眠治療得好機會。雖然表訂的課程內容跟政大老師出版的書感覺還滿大同小異,但或許還是可以聽到一些別的東西,或是看看名牌老師也不錯。
再接著的下星期六,要去東吳參加兒童治療的研討會,國內主要走兒童治療的老師都會出席,參與討論,裡面還會說尿床之類的個案,感覺也算有趣,反正多聽多看準沒錯,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順道回家,真的是太好了,總算可以再回去跟我弟團圓。
剛過的這個星期六,我也參加了在成大舉辦的國際自殺方法的研討會,光講參加研討會感覺好像很厲害,但其實也只是做在下面聽而已,沒有實質的發表(連發言都沒有,哈!)。
會去聽這場是因為我的論文所探討的議題之一就是自殺。不過這是公衛流病領域的研討會,一樣是自殺議題,但研討會裡所主要探討的面向真的就和心理學取向不太一樣,他們 "感覺起來" 會比較去探討人口學變相,比較城鄉間自殺率的差異(城市高樓多,所以跳樓的都市較鄉村多)等,所以他們會做的事就是依著研究結果,給予建議(如跳樓的Hotspot,就要多加柵欄等)。
心理的介入也是依據研究結果,發展出相對應的處遇方式。只是心理學家探討的是行為背後心理運作機制,以自殺來說,也就是一個人會什麼會走上自我了結這條路。
在這場研討會還看到了國際大咖,以及國內自殺防治重要學者鄭醫師。看到他們盧山真面目,也是特別的經驗。
參加各種研討會真的會讓原本已經很緊的時間變得更緊,不過能夠聽到其他領域或其他老師的研究,得到一些新的視野,也算是透透氣!
- May 16 Sun 2010 20:58
星光有感
剛過的星期五,是星光大道第六屆的總決賽,因為太子宿舍裡沒有電視,Youtube跑起來又不順,所以一直分段的看,到了今天(星期天)晚上才全部看完。
這屆真的好好看,對每個進決賽的選手都很期待,好想看到他們的表現,星光好久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了,所以現在結束了,也更加覺得可惜。我想以後應該會不時上Youtube看這屆比賽的影片。
更難過的是,隨著星光的收視率回歸"合理"的水準,現在我身邊似乎已經沒有人在看星光,看完想討論都找不到人,只能上PTT星光版看看大家的討論串,湊湊熱鬧。
想到星光一的時候,我還在馬祖當兵。某次放返台假的時候,才忽然發現這個節目(不要誤會,馬祖的軍中也有電視,只是那時候大家後沒注意的個節目)。那次返台,跟大學同學進行新竹回味之旅時,在飯店裡轉到星光大道,同學們也就聊起來,那時候還會討論首播是星期五還是星期六。收假的時候,跟學長還有同梯在基隆夜市裡的日式豬排店裡,聽到楊宗緯的歌,也開始講星光的東西。回部裡後才發現,大家已把看星光就變成星期五晚上大家在中山室裡的主要消遣活動,一群人聚在一起吃零食泡麵,看著第一屆跟後來的第二屆選手的表現,然後討論他們的表現,真的很開心。所以那時候,要試自己在星期五晚上值更,都會"怎麼會這樣"的感受。
但這些日子都已經過去了,每次想到就難過。有的時候會很想打通電話給跟當兵時比較好的幾個人,但是看著手機上顯示的人名,卻又想不到打過去要說些什麼,真的會覺得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