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是書評、影評或是政治評論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評論,不管發聲者是如何有名氣、在其領域中是多麼地權威,本質上都只是這多元文化中的一種聲音,所以身為之資訊接收者的我們,充其量只能把這些聲音當作一種參考,千萬不可將它們視為行事的方針,或唯一真理。因為我們身深處於「沒人願意做白工」的時代。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書的內容是作者的未來次子對自己的點滴回憶回憶。當初在書店時,出於此作者的名氣而拿來翻翻,卻馬上被他獨特的文句震懾,他的行文風格式我從未接觸過的,沒想到中文也可以這樣的表達。
但沒想到,這竟是書中唯一的優點。
這本書,對我而言,雖然是以令我驚豔的文句及譬喻交織而成,但這樣浮面的東西畢竟撐不久的。一個空有技巧卻沒有靈魂、沒有心的表演者,終究沒有辦法激起大眾的漣漪,更別說有想要感動他人。
久了我發現,這本書是藉由未來次子對自己之後的生活及未來的大環境所做的揣測,試著以第三人稱的口吻為自己寫下後半生的傳記。但無奈的是,很多部分都太矯情,許多關於自己的敘述及對當下(在未來次子來說,是回憶及建構過去的年代)的敘述寫得太刻意、做作。看了快三個月還看不完一半,現在也還沒看完。
買到這種書,能做的就是逼迫自己看完它。
難以接受的事,一本那麼難看的書居然還可以獲得推薦。某個夜裡,忽然想知道其他讀者對這本書的評價,所以上了博客來、金石堂,這些有提供讀者些書評的網路書店。
網上沒有評論,但在得獎榮譽一欄裡掛上「2005年 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文學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