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這篇的時間是在實習的最後一週,實習結束後,空白了一陣子,直到現在才又拿出來繼續寫。
- 只記得當時明明還有很多要寫的,但現在怎麼想也想不起,只僅僅添上一些句子就完事了。最近得要趕緊把其他實習心得完成,免得這一部份的經歷與點滴都枉然了。
實習學校第三次成績評量在上星期五結束了,即使已經過了快一個星期,我仍舊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雖然我不用上場考試,我也不需要為大部分的考試結果負責(因為我教的是不用考試的綜合活動),但在考試三週我就開始焦躁,還不時懨懨無生氣。這都因為實習輔導老師決定讓我出這次數學科的月考考題。
可能是潛在的權威性格作祟,從小我就以「批改作業、給人打分數」的老師作為我人生追求的夢想。小學時還自以為瞭解地跟同學說「老師在學校學的應該就是練習打勾勾」〔註1〕。
所以,對於國小的我來說,能夠出一份有份量的試題,讓整個年段的學生為我的試卷費盡心思作答,之後還會像熱鍋螞蟻般急切地想知道考試結果。這種呼風喚雨的感覺會讓自己是多麼的不凡,走路有風。
隨著歲月一點一滴流逝,我也一步一步地接觸到了所謂「殘酷」的現實。在師院裡,我瞭解到教師的養成教育是 anything but learning to make comments and corrections。到了教育現場後,我發現批改作業原來是個讓人忙到喘不過氣來的勞務。
而這次的出題更是成功地剷除了我心中殘存的權威性格。
這期末考卷可以說是備受學年檢視下完成。這麼說或許有些誇張,但相較於處理班務,這種可以關起門來進行的事相比,確實是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班上的事沒做好,跟實習輔導老師講一下,通常就沒事了,畢竟交情夠了,而且平常我也有幫忙做其他事。可是,這次出題卻是我與同學年其他老師第一次「平等(也就是「老師對老師」)」的接觸。雖然他們不一定會直接跟我反應考題內容,而是透過我指導老師。不過之後去解釋題意、詢問意見甚至更換新試卷(無論是那個老師出題,出好的試卷都會秘密地發給各班導師,所以誰出題根本都沒差,一切都在陽光下,完全沒有出題優勢),都是我硬著頭皮,趁著下課看到導師沒有在罵學生、沒有在訂正作業的時候,見縫插針,趕著進去。
會那麼緊張,期待完美,主要是因為這次的出題可以說是我教學實習最後的高潮。要是這最後的出手,結局若慘不忍賭,我以及其他老師會怎麼看待我這一年來的學習?對於相當照顧我的指導老師也會感到不好意思。
所以,這個時候緊張是難免的。但這不可避免的緊張顯然對我沒有絲毫的幫助。
話說從頭,在我知道要出題的當週,我雖然緊張,但一來時間還久(還有接下來兩星期),二來行動力實在太差,整個六日唯一與出題沾上邊就是間歇性焦慮煩躁,其他什麼沒做。
之後開始試著認真思考出題。想起了之前上的測驗相關理論。我希望我的試卷具鑑別度,也就能區別出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但難度不能太高,因為我不是以擊敗學生為樂的老師。另外,要是學生考的七零八落,不也表示老師教學績效不彰。我沒有笨到去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看著課本跟習作,我開始發現出考題不是件容易的差事。
其中的心路歷程就跳過了,反正後來我用了電腦命題系統光碟來完成試卷的草稿。起初,我覺得用光碟出題是件懶散的行為,因此還有些罪惡感。不過我還來不僅徹底改觀,還認為這命題光別針的是件難得的好物,教育界的一大發明!
我這次出題危機的救星—光碟。離開學校前設備組長又塞了一堆給我
這可以由國小教學目的來解釋。在國小我們希望的是學生能學會基本知識,換言之,這應該是個效標參照測驗,也就是測驗的結果應著重在於瞭解學生是「學會了」還是「沒學會」,至於名次,相對來說,是比較不重要的。現在的成績單上其實也已經不載明學生的名次,多數的老師也只會宣布班上的前幾名〔註2〕,而且還會補上一句「其實分數都只差一點點,大家都考得很好」。
因為是效標參照測驗,試題難度與課堂上所傳授的需要相符(如果考的跟教的不一樣,那要上課幹嘛)。而光碟的難度恰巧與課本一致,試題的邏輯也一樣,所以用光碟裡的題目為草稿,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有的要澄清的是,這裡說的似乎與我先希望的鑑別度相矛盾。但其實是不會的,我希望學生都能考得很好,最起碼都有80分以上(效標測驗),但有下功夫複習的學生能考90分以上,不用功的則以8開頭的分數為主(鑑別度。只是這麼一來大部分學生的落點會集中在80到90之間,導致鑑別度較低)。雖然測驗理論不是我的強項,但這樣的解釋應該也還算合理。
此外,光碟的另一個好處,是它有自動排版的功能,對於文書能力較一般的老師有力,節省下許多時間。而且如果要有人物或物品的圖,上網抓不一定抓的到想要的,就算都抓找了,圖的風格也未必能一致。光碟裡有提與課本供同系列一整套的圖,搭配著考題出現,讓試卷看起來比較協調,有較高的一致性。
用光碟出題,不是說用滑鼠點一點考試範圍的題型題數就可以快樂地直接列印了。若真的這樣做,不用鐵板神算也知道會被其他老師非議,私下被罵個半死。此外,我也很擔心是否校外補習班也握有出題光碟,要是考題跟補習班的練習卷一模一樣,那我不就是用自己的聲望去換取補習班的猜題名聲。
所以出題的過程中,是會適當地修改數據或布題方式。不過在正式大量列印前,這一些都仍是可以再修改的草稿。
馬有失蹄,人有亂足。光碟的內容不見的就完全符合教學,甚至是出現錯誤。在三年級的除法單元所教的,無論被除數有幾位,除數都只有一位數,但光碟中就有除數有兩位的題目。此外,在布題方面也有些可以改進的部分,例如應用題中把主人翁的名字取作王現、李珍、吳鵬、張翼。我們又不是江湖兒女,這種名字實在不親切,也有老師跟我反映,小朋友可能連名字都不會讀,所以後來乾脆把名字改成伊伊、皮皮、壯壯、奇奇。也有老師建議我,填充題的部分,將題目與作答的地方可以在同一頁會比較理想,因為這麼一來小朋友在考試的時候就不需要把考卷翻來翻去。
而身為出包王的我,即使在這麼重要的時候,即使我檢查了幾次,仍就是一如往常地有錯字穿插其中,為此我還跑到各班上又說又寫地告訴他們題目說的是「白紙」不是「百紙」等等,而我的醜字就硬生生掛在各班的黑板上停留一節課。
我在草稿完成時,先拿給我指導老師看,她指出有幾題太容易了,多半只要一個算式就解決了,這樣不太好。她拿了幾本自修讓我參考,對我說,現在已經教了四則運算混和解題,所以有些題可以設計的難一些。結果我就換上了幾題比較有難度的問題,結果換完了之後,反而間接聽到別班老師認為考題有點過難,特別是針對這一題:
小叮噹拿印鈔機,將7張白紙變成420元,若每張白紙變成一樣多的錢,他用2張百紙(沒錯!這就是錯字之一,是「白紙」才對)剛好買了4個銅鑼燒,一個銅鑼燒多少錢?
結果,考試的時候我不僅跑班改錯字,還不忘了跟學生說:「小朋友,7張白紙是420元,那所以我們要先求出一張是多少錢之後,再算2張剛好買4個銅鑼燒,那一個多少錢?」。有學生聽了之後忘了考試規則,大聲地說:「老師你在講答案!」。不過後來我觀察另一個老師講解考題的方法就還頗具技巧,她說,現在老師說的話是要講給聰明的小朋友聽的,等一下聰明的小朋友聽完後不要發出聲音,趕快把答案寫上去。
出考題這件事,是要秘密進行的,我原本應是沈浸在握有情報的歡愉中的。卻沒想到,保密對於散漫的我來說真的很麻煩,因為我還蠻常更改題目,改了就要印一份出來,要是印的品質不好,又要再重印。結果到頭來印了一大堆,東一份西一份,教室有,辦公室有,我手上跟包包裡也都有,雖然我從頭到尾都自認考卷有放好,沒有被任何學生看到,不過一天教務處阿姨告訴我,我考卷放在電腦前的桌上,回家時沒帶走,後來是教學組長看到趕快拿走。接著說,要是考卷流出去,不是我的事歐,要是考卷真的外流,全校考試就都要暫停,試卷要重出,這以前真的發生過的。
![]() | ![]() |
印好的試卷會先保管在教務處,一樣多到桌子放不下 |
***
註釋:
註1:其實改本子也需要練習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作文。如果沒有範例讓我看的改,我還真不知道作文要怎麼改。而且紅筆打上的記號到底是什麼,其實我現在也還是看不懂。
註2:因為前幾名在修業式會上台領獎,所以要先在教室裡幫他們排隊,以免到時候一團亂。
第一排的就是班上這學期前幾名及領進步獎的同學(第一名是我麻吉,這學期綜合活動成績9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