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代課外,教課後輔導班也是開源的方法之一。
課後輔導班,顧名思義便是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提供額外的教學時數,收入比照代課的費用,一樣40分鐘260元。
工作的內容就是教學生寫回家作業,還有讓寫完作業的學生安靜看自己的書,此外無它,不用額外備課,也不需要再找習題給他們做。所以大致上來說,算是一個很涼的工作。因為除了最後五到十分鐘比較忙碌外(原因等會兒再說),其他的時候都只要閒坐在椅子上,偶爾罵罵講話講不停,跟作業抄不停的學生。比較資深的老師有時會把那當成心得交換的聯誼場所,跨桌對喊,有時還會當著學生的面激動地批評其他老師,絲毫不畏懼話會被傳開。
要澄清的是,這跟校內安親班(或補習班)是不同的。有的學校會跟校外的補教業者合作(吧?),讓校外的補教人員使用學校教室等硬體設備。學生在學校就能補習,省去了來往的車資,也不用冒死搭乘超載的娃娃車上。
課後輔導班是由輔導處所承辦,經費由公家機關所支助,是免費的。不過,經費來源並沒有相當穩定。景氣好的時候,同時會湧入多項不同名目的經費,學校便能聘請較多的校內老師,多人分攤教學的結果,一個老師僅需看管三、五個學生。但狀況不佳,只有單筆支柱時,則需同時指導十幾個不同年級的學生。
對象原本是針對單親、原住民或各種需要協助的學生,但在課輔現場看到的是,只要老師及家長同意,大部分的學生是可以來。不過,真的健全家庭的好學生來參加的比率確實低。
頂樓圖書室是實習學校將參加課後班的學生集中的所在。下午,是低年級上課輔,3點50分過後,就輪中高年級。
他們課輔的時間長度是不相同。中年級只有一堂課,也就是40分鐘。高年級則是兩堂課。我沒上過高年級,所以對他們的狀況不清楚。不過,我們中年級組多半會超時上課。因為40分鐘根本不夠學生把作業全數完成。而且,在最後的五到十分鐘是學生交作業的高峰期。這時候不但要檢查他們的作業,讓他們訂正,還要喝止不會寫的同學去抄別人的作業。一時作業、學生來來去去,兵荒馬亂。要在五到十分鐘結束一切是相當勉強的!
最後就是整隊。這時要催促後面的小朋友不要再拖拖拉拉,要行伍間的學生保持安靜,更重要的是要檢查學生的帽子。「你的帽子勒?」「放在書包,拿出來阿!帽子不是帶來檢查的。」「沒帶,每次都沒帶!」儘管功用不大,最後還是一定要以氣憤的口吻說明戴帽子的重要性,整個檢查才算完整。
上學期,輔導組長在開學初始問我要不要去上課後輔導班,那時候以為這是個義務性質,只意思意思地在調查表上填了一個時段。後來組長告訴我這有錢可領,問我想不想多上幾堂。當下我內心即使因錢而奔騰不已,但礙於對組長尚未熟識,不好喜形於色,只虛偽地說「麻煩請老師幫我多填幾節。」
而後,因為有老師後來不願意教下午的低年級組,我又接手過來上。所以那時一個月就多了五、六千的收入(寒假課輔班更為驚人,兩週賺了快八千大洋)。
上學期,星期四下午的中高年級組。前面是二年級,後面桌是四年級。
但隨著寒假結束,這條課後輔導的財路也斷了。
因為高雄那邊不知道事出了什麼問題,搞得教育部在我實習的第一個學期末時(94/12/13)發文載明實習教師不得於課後輔導班代課。
實習教師(學生)未具合格教師資格,擔負學生教學及輔導工作專業性尚未具足,且擔任課後輔導工作仍負有學生安全之責任,爰基於保障學生受教權益及維護教育實習品質原則下,實習教師(學生)不宜於課後輔導期間擔任短期部分時間代課。【台中(二)字第0940164852號】
這學期的收入也因此少了一些。
所幸,接連好幾個禮拜都有一個老師(雖然我不喜歡他)找我幫忙代課後班。儘管一週才兩堂,難以與過去輝煌記錄相比,但也不小補,就當是賺些零用錢也好。
今天我也去上課後班,也一如往常地是最早到課後班老師(可能是我一直最準時下班)。我上學期課輔的學生(四年級)在放學鐘聲前就已經上來,還已經拿作業出來寫了。因為認識且關係還不錯、因為他們組的課輔老師還沒到,所以遇到問題,他們便找我去問。
「老師這題教我。」
「題目念一遍。」這是我教學標準步驟之一。
(念…)
「這是算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是邊長×邊長,題目有沒有告訴邊長是多少?」因為時間很短的關係,沒空引導他們理解(這是課堂老師的責任),直接告訴學生解題的方法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
又飛快解了幾題類似的題目之後,我回到我的組別。他們的老師之後也到了。我開始發呆。他們繼續問數學作業,聲音有點大,七嘴八舌的,我都多少聽得到。
「你們幹嘛亂乘在一起!」他們的老師說。顯然他們還是無法釐清題意,不懂求面積面積跟算邊長的不同。這還不打緊,要命的是那個學生居然回說「這個是剛剛那個陳老師教的!」
聽到這話,我一時嚇得眼睛耳朵睜大豎起。心想,你這什麼爛東西,講了那麼多遍,你還迷迷糊糊,還說是我教他這樣寫!
我在這邊忍不住要說,我之前教得那題是要求面積,但聽他們老師說的應該另一個算邊長的題目。
本來想前去關心一下(其實是要澄清),但想想這樣好像有點反應過大,所以還是算了。反正這種烏龍事件誰都有經歷過,大家也都明白的,學生基於自己主觀知覺,所說出的話並非永遠能切合事實(他也認為自己說的是實話)。過度處裡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太嫩。
由這事件,我的心得是:
- 不是自己組的學生,最好優先教聰明的,降低這類慘劇重複上演的機率,要不然就乾脆都不要教,明哲保身。
- 如果有學生跟我說「這是誰誰誰教我這樣寫的」的時候,我會說「是你誤解老師的意思的」或「可能是他一下看太快,沒看清題目的意思。」因為基本上,無論你喜不喜歡你的教學同僚,維護教師的專業形象是有必要的(當然增進教師專業也是極其重要),特別是學生,不然一旦學生對老師抱持著「你很爛」的態度,將會影響到管理學生的成效。這將會影響到所有教到該生的教師的班級經營,並反向地影像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留言列表